一、Dubbo 能干什么?
随着互联网场景的扩展,面对的用户规模和体量不断增加,系统也需进行相应的拆分设计和实施。原本单一的系统现已演变为多个微服务。例如,电商系统过去可能只需在一个工程中开发,而现在则需要将用户、支付、商品、配送、活动和风控等模块分离出来。那么,这些模块拆分后,应如何实现高效的通信呢?
随着互联网场景的扩展,面对的用户规模和体量不断增加,系统也需进行相应的拆分设计和实施。原本单一的系统现已演变为多个微服务。例如,电商系统过去可能只需在一个工程中开发,而现在则需要将用户、支付、商品、配送、活动和风控等模块分离出来。那么,这些模块拆分后,应如何实现高效的通信呢?
为了清晰明了地展示MyBatis的常用功能,我们设定了一个公司雇员薪酬管理的开发场景。
MQ(消息队列)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解耦复杂的业务流程和应对流量高峰时的消峰。例如,在用户完成下单支付后,系统可以通过MQ发送一个支付成功的消息,这个消息会触发后续的发货流程。这样,支付和发货两个环节就通过消息队列解耦,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。
另一个例子是在使用《MyBatis 使用教程》中的案例场景时,当对雇员进行级别提升和薪资调整后,系统也可以发送一条MQ消息。这条消息用于触发发送邮件通知给用户的流程。通过这种方式,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独立运作,互不影响,同时也能有效地处理突发的高流量,避免系统过载。
在 https://central.sonatype.com/publishing (opens new window)首页有一个 Help 帮助文档,https://central.sonatype.org/register/central-portal/#producers (opens new window)这里有非常详细的操作说明。接下来我讲一些核心的步骤,如果操作有失败,可以参考官网资料。
DDD 是领域驱动设计(Domain-Driven Design)的缩写,这是一种主要软件开发方法,由 Eric Evans 在他的书《领域驱动设计: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》(Domain-Driven Design: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)中首次提出。DDD 主要关注于创建与业务领域紧密相关的软件模型,以确保软件能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。
DDD 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领域模型(Domain Model):
领域模型是对特定业务领域知识的精确表述,它包括业务中的实体(Entities)、值对象(Value Objects)、服务(Services)、聚合(Aggregates)、聚合根(Aggregate Roots)等概念。领域模型是DDD的核心,它反映了业务专家的语言和决策。
统一语言(Ubiquitous Language):
统一语言是开发团队与业务专家共同使用的语言,它在整个项目中保持一致。统一语言确保所有人都对业务概念有着相同的理解,减少沟通成本和误解。
限界上下文(Bounded Context):
限界上下文是明确界定的系统边界,在这个边界内部有一套统一的模型和语言。不同的限界上下文之间可能有不同的模型,它们通过上下文映射(Context Mapping)来进行交互和集成。
聚合(Aggregate):
聚合是一组相关对象的集合,它们被视为数据修改的单元。每个聚合都有一个聚合根,它是外部对象与聚合内部对象交互的唯一入口。
领域服务(Domain Services):
当某些行为不自然属于任何实体或值对象时,这些行为可以被定义为领域服务。领域服务通常表示领域中的一些操作或业务逻辑。
应用服务(Application Services):
应用服务是软件的一部分,它们协调领域对象来执行任务。它们负责应用程序的工作流程,但不包含业务规则或知识。
基础设施(Infrastructure):
基础设施包括为领域模型提供持久化机制(如数据库)、消息传递、应用程序的配置等技术组件。
领域事件(Domain Events):
领域事件是领域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业务事件,它们可以触发其他子系统的反应或流程。